天津家教网报道:继上周末耀华中学和第四十七中学对外公布清华、北大推荐名单后,昨天,本市其他中学的清华、北大推荐名单也相继出炉并进行公示。随着推荐名单的“尘埃落定”,2012年高校自主招生大战也在“增负”、“掐尖”的争议声中拉开序幕…… 本报记者 张雯婧 见习记者 王音 第一消息 获得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格学生为南开中学:路絮、穆唯雅;天津一中:牛子牛、王义成;新华中学:张思萌;实验中学:孙岳。 获得北京大学校长实名推荐资格学生为南开中学:王宇麒、杜瑀、刘超;天津一中:陈俊涵;新华中学:王昊;实验中学:虞天龙。 各校候选学生名单将公示一周。 1 自主招生联考 “小高考”被指“增负” 去年,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北约”、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华约”和由同济大学等9所理工类高校组成的“卓越联盟”如火如荼地举行了自主招生联考,吸引了全国20余万名学生赴考,使自主招生俨然成为了一场“小高考”。目前,三大自主招生联盟的联考政策迟迟未出,甚至有传言表示教育部将“喊停高校自主招生联盟”。对此,记者采访了几所自主招生联盟高校,各校均表示今年的自主招生仍将以联考形式举行,但联考政策要等待相关部门通知,很可能推迟出台。 “取消联考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各校仍在协商相应的联考政策,要等教育部和教委这边的统一通知才会对外公布,预计要到11月下旬左右。”“北约”联盟高校南开大学招生负责人近日表示。采访中,高校招生负责人纷纷表示支持联考,他们认为联考形式为学生节省了时间和赴考的经济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命题的权威性,扩大了学生被名校录取的几率。 “小高考”是否加重了学生负担?对此,中学和家长也持有不一的态度。一位高三学生家长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关注自主招生,为了让孩子有效备考,她专门为孩子聘请了大学教授做家教辅导。不仅如此,这位家长还希望学校能够为有实力的学生组织一些专门的辅导和模拟测试。然而,也有一些中学校长表示,学生和家长对于“小高考”的过度关注和热情,给学校造成了一定压力。而各大名校结盟举行统一招考,也会使自主招生的个性化选拔优势减弱,让原本想打破“一考定终身”的自主招生再次变成唯分数论的录取方式。 2 高校“掐尖” 中学期盼缩短“战线” “无论今年政策如何,我们都希望各高校能尽量‘缩短战线’,简化招考程序,不要让自主招生成为考生和中学的负担。”本市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负责人对记者说。这位老师告诉记者,去年他所在的高中共200余名学生获得各类自主招生推荐名额,参加“小高考”的学生人数占高三年级学生总数的近一半。“首先是各高校轮番来校宣讲,接下来学生们就忙着准备各种申报材料、复印文件表格等,老师们则要挨个给学生写推荐信,查找和整理高中的各科成绩。一连几个月,老师和学生几乎天天围着自主招生转,使得原本就非常紧张的高三教学和复习计划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位老师中肯地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自主招生“有苦难言”的中学老师并不在少数。很多高三班主任纷纷表示,写推荐信、签字盖章、写评语等工作确实把他们搞得很“头疼”。不仅如此,由于高校各自的要求不同,学生们需要准备的材料也五花八门,老师们每天不仅要忙于繁重的教学,还要随时应对学生的各种“要求”。从前期准备到考试结束,自主招生时间跨度几乎长达半年,这对于“分秒必争”的高三阶段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压力。特别是一些拔尖高中,一个班上有近半数学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严重打乱了班级的整体教学计划。因此,高中教师纷纷呼吁各高校今年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招考流程,减少学生和老师的负担。 3 认清定位 理性对待少数人的“福利” 为了给自己赢得20至30分的加分机会,学生们跃跃欲试奔赴“小高考”,期待着自主招生能为自己考入理想的大学助一臂之力。然而,经历了去年的“火爆”场面,记者发现今年大多数获得推荐名额的学校几乎对自主招生都表现出了“冷处理”的态度,学生们对于“小高考”的热情也有所减弱,态度变得更加理性。 “我们要求高三教师不要刻意宣传和鼓励学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对少部分有实力的学生,教师会适当给些建议和指导,但不能影响高三的整体教学。”一位重点中学高三年级组长对记者说。尽管自主招生是针对少数优秀学生的政策,但实际上很多学生都不愿意白白放弃“机会”,特别是一些高校提出接收综合成绩排在年级前20%的学生,这就涉及了一大批人。“大家都想尝试,因此最难的就是如何自我定位。这时需要老师和家长多给学生一些客观理性的建议。不要盲目地选择,为了‘小概率’而耽误高考。”这位老师说。 独家专访 每个“领军人才”苗子都配“双导师” 访清华大学天津招生组负责人范宝龙 记者:“新百年计划”中备受关注的是“领军计划”,请问何谓“领军人才”?他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贵校在选拔中如何挑选这部分人才? 范宝龙:“领军计划”的选拔对象是志向远大、追求卓越、品学兼优、素质全面的优秀中学生。严格地说,这些学生现在还不能称为“领军人才”,而是未来“领军人才”的苗子。我们向全国200多所重点中学发放了推荐名额,主要依靠中学推荐和专家面试选拔产生“领军计划”的入选者。 记者:“领军人才”进入清华大学后,学校将如何培养? 范宝龙:清华大学将在这些学生入学后进行多方面的因材施教,包括:为每人配备“双导师”,即一名所在院系的老师辅导专业学习,一名所在院系毕业的成功校友指导个人发展;选派赴海外知名大学交换学习;优先推荐参加学生骨干培养项目,选修单独开设的领导力课程等。 记者:除“领军计划”外,清华大学还推出了面向“偏才”和“怪才”的“拔尖计划”,学校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 范宝龙:清华大学将发挥学科综合的优势,根据每位入选者的兴趣和特长,配备名师担任导师,优先推荐参加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加入学术创新团队,在海外研修、学术交流、创新经费、实践实习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培养,为他们在相关领域继续探索提供丰富的成长土壤。 北大不欢迎“不孝敬父母”的学生 访北京大学天津招生组负责人王浩 记者:往年的校长推荐一般是降分录取,今年为何放宽调低至一本线? 王浩:“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根本就是与中学携手合作,努力克服“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等弊端,逐步探索以长期的过程性评价代替偶然的一次性评价,以综合的多元评价代替单一的一元评价,引导推动中学积极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机衔接,为更多具有不同特点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新模式。 记者:今年推出的“不孝敬父母”不得被推荐引起社会热议,上大学与孝敬父母是否真的有联系? 王浩:一个对父母感恩的人,相对而言对他人、对单位、对社会也会比较容易培养出责任感。如果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也可以被中学校长推荐到北大来就读,我们就没有尽到教育者应尽的责任。之所以要明确这一规定,是因为现在很多学生智商可能很高,成绩可能非常优秀,但对父母和他人充满了冷漠,认为所有人都该为他服务。北大不欢迎这样的学生。 记者:今年天津共有6所中学入选“校长实名推荐”,在“市五所”的基础上增加了四十七中学,增加四十七中的原因何在? 王浩:北京大学始终高度关注教育公平。在今年的高考中,天津的郊区县中学也表现优异,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北辰区四十七中近几年来一直是北京大学的优秀生源基地,该校考入北京大学的学生数量逐年递增。很多四十七中的学生进入北京大学后表现优异,在学术、社会工作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是不是人才 只能让最终的结果说话 访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 无论是今年清华大学刚刚出台的“新百年计划”,还是已经实行了三年的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一经推出再次引得全社会的关注。近日,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学校推荐还是校长实名推荐,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可谓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对于我国教育体制和人才选拔制度是一种积极的探索。既然是尝试,是探索,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评判这种方式是好还是不好。社会上普遍认为两所名校的做法只是针对最优秀的学生,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掐尖”,其实是否“掐尖”并不重要,关键是这些学生被推荐进入两所名校后,学校对其今后的培养如何。是不是真正的“拔尖创新型”人才,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后,才可见分晓。在人才选拔的道路上,每种方法都有利有弊,对于每一种方法的评判,我们只能让最终的结果说话。
更多请浏览天津家教网资讯中心:www.tjqhjj.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