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褪色 如何补回那些跳过的人生课程


来源:天津家教网 日期:2011-10-25

 天津家教 天津兼职 请家教

天津家教网报道:
张炘炀,公认的神童,今年,16岁的他被北航录取,成为全国最小的博士生。最近,其要求父母在北京为他全款买房以及“白领对北京毫无建设”等言谈再引争议。

  有人说他读书读傻了,不懂现实;有人说,是其父母“坑”了他。而张炘炀的硕士生导师则说,“如果心智不成熟,一个人就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牛人,在任何方面都不可能成为一个牛人”。

  实际上,张炘炀已经不再是当年轻狂的少年。10岁时,他说,“我最佩服的人是张炘炀,因为我觉得张炘炀比其他人都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而如今,他评价自己是“急功近利”的“楼脆脆”。

  神童发现自己也有麻烦,智商高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他的博士学习并不顺利,甚至要延期毕业;他喜欢上比自己大8岁的女生,却不敢表白。

  有人说,神童最大的麻烦,就在于没有人会把他们当普通人看待,父母、亲戚、老师都如此,长久下来,他们的压力可想而知。用张炘炀的话来说,“父母强加梦想于我身,假如我做不到,那我相信就是我父亲一定会非常失望”。

  其中难道没有这个孩子深深的无奈吗?

  张炘炀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上世纪70年代末那个举国皆知的神童:宁铂。

  据当时的报道,宁铂4岁懂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会使用中草药,被称为“神童中的神童”。他破格进入大学还直接导致中国科技大学在1978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大学天才少年班。

  然而,太多的关注和压力让宁铂不堪重负,本科毕业之后,他留校任教,并在19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讲师。这也是他创造的最后一个记录。1998年,宁铂参加央视“实话实说”。当年的“第一神童”抢过话筒猛烈抨击“神童教育”,却无人理会。后来,宁铂出家了。

  “在很多场合,人们要求我七步成诗。”宁铂曾说,“那时我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痛苦充溢着我的内心。‘神童’剥夺了我许多应该享有的生活和娱乐的权利。”

  当年中科大少年班的老师汪惠迪说,“人际关系这一课,心理健康这一课,整个班级的孩子都落下了。他们在上学时没能养成好的心态,没有平常心。这种缺陷不是一时的,而是终生的。”

  有网友评论称,文凭高,不代表着能很好地融入这个社会,很多环节是没办法跳过的,父母可以让孩子在求学的道路上跳级,可是人生的道路是不可能跳级的,该经历的过程一个都少不了!

  神童似乎无法摆脱他们的“宿命”:智商很高,情商却未必。正如波士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伦文纳在其著作的《天才儿童:神话与现实》一书中提到的神童必将遇到的残酷事实:“他们终将进入一个阶段,那时,年龄不再重要。在一个个人魅力和性格更能决定失败的世界,他们的考试成绩不再重要。这一新的认识可能让人措手不及。”

  被保送北京大学的13岁男孩鲍宇阳,一天能解许多超高难度数学题,但其任课老师把他称为一个“悲剧”。

  这样的悲剧并不少,包括此前被媒体热炒的神童王思涵和张满意。

  如今,则是张炘炀。曾经的神童,都有可能如仲永一样,最终“泯然众人矣”。所以,还是给神童一点时间和空间,去补回那些“跳过”的人生课程吧。

  10岁读本科,13岁读硕士,16岁读博士。张炘炀绝对是人们所说的那种天才。作为“中国最年轻博士”,张炘炀自然从不缺少关注的目光,而近期其在央视“看见”栏目中的一席说辞,将这位公认的“少年天才”,再次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其要求父母为自己在北京全款购房,并将“北京户口、买房、好工作”作为“成功目标”的相关言论,更是成为了各大论坛版块中,人们争相热议的话题。

  不买房就回东北老家

  面对央视的镜头,年仅16岁的张炘炀很坦率地说,在他进行硕士论文答辩前,曾提出要求父母全款给他在北京买房,否则他就不答辩,也不考博士。“本来最希望我留在北京的就是他们,他们应该为此努力。”

  他表示,自己在天津读本科时就跟父母提出了买房的要求。“当时天津房价也就7000多元一平方米,我说再不买就涨上去了。”张炘炀说,他不认可贷款买房,因为利息太高,“不划算”。

  房子问题似乎很早之前就是张炘炀心里的一个结。他对北京蚁族的活动区很熟悉,他看《蜗居》和《裸婚》也不是看热闹,购房的压力,别人有,他也会有。这也让他渐渐生出一种不安全感。之后在北工大读研和现在读博士期间,他都跟父母提出过全款买房的想法。“他们不是跟我说现在钱不够,就是说以后房价会跌,不过我不认可(这种说法)。”张炘炀说,他不会选择自己以后挣钱买房,因为他是理科生,以后工作收入低,买不起房。当被问起是否了解家里有没有在京买房的能力,张炘炀说并不知道,“如果没钱,他们就不该带我来北京,如果没房子,我毕业肯定不留京,回东北老家工作。”据了解,目前张炘炀和父母租住在海淀区。他的这些言论很快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很多评论都质疑他徒有高学历却没有健康的心态。

  不断跳级快速读完中小学

  1995年7月8日,张炘炀出生在辽宁省盘锦市。36岁得子的张会祥为其取名“炘炀”,希望这个火旺的名字,能够走出他这一代平平淡淡的境界。孩子渐渐大了,张会祥也渐渐发现,儿子够聪明:两岁半时,就曾在三个月内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令家人大为吃惊。

  2000年秋,张会祥联系熟人,将刚满六岁的孩子送进小学。只用了一个月,张炘炀就转升二年级。结果二年级读了一个月,三年级用了四个月,随后张炘炀跳过四年级,直接读五年级,又只用两个月的时间就读完。一年后,炘炀进入初中。六年制的小学义务教育,张炘炀只用了两年。

  “初中”对于张炘炀来说还算平稳,初一初二都好好念了。直到初三下学期,老师开始向张会祥反映,炘炀不能好好听课。既然这样,张会祥便把孩子带回了家。等到新学期开学,在家自学半年、算是“初中毕业”的张炘炀便直接跳级到盘山县高中,直接读高三。记者陈进红

  博士将至少延期一年毕业

  到了2005年高考的时节,这个还没有身份证、靠一张当地派出所开具的户籍证明报上名的超低龄考生,在众人关注的目光中,走上了高考这座独木桥。

  高考刚刚结束,张炘炀就很有把握地对父亲说,考得一般,比模拟考的时候好点,上个二本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果然,分数出来,505分,比辽宁的二本分数线高了近五十分,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2008年,13岁的他考入北京工业大学,成为全国最小的研究生,又引起了舆论的关注。2011年夏天,他再续神奇,顺利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张炘炀的导师周梦说张炘炀过去的优势在于会考试,可以说很适应应试教育,但是到博士生阶段,光会考试是远远不够的。博士生阶段精通一门课程比通过十门课程还要难,而不精通是无法进行创造性的研究的。这方面他与其他博士生相比是有差距的,周梦认为张炘炀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业并不容易。他设想张炘炀要准备至少延长一年学业,四年能毕业就不错。“以往他是跳级,现在没有这种可能了,只有延期的可能。”他希望媒体和社会能够少打扰张炘炀,还他一颗平常心。

  不能让所有人理解我

  不少人认为张“智力超常,情商不够”。有网友直呼“‘吹捧神童’的时代该结束了。”此外,也有人指出父母的过分呵护,让张的成长“变相”。张炘炀的父亲是辽宁盘锦市的一名公务员,为了这个孩子,十几年的时间里,只要孩子在,夫妻俩从来没看过电视,即使是无声电视。他们也几乎没有在家接待过客人。

  在这期名为《长大要成人》的节目中,张炘炀还吐露了与普通人一样的烦恼:由于沉迷电脑游戏,险些不能完成硕士的学业,甚至有过因此而自杀的念头;由于没有取得受认可的成就,一直不敢对暗恋的女同学表白,只能把这份感情藏在自己的mp4里面。

  和跨越式的升学轨迹相伴的,是超速生长出的迫切感,但现实的窘迫,让张炘炀内心陷入了超出年龄的焦虑。对于其他未成年人来说,这些还是过早考虑的事情,但在急速的赶超中,来自身边人的刺激几乎全面影响了这个16岁孩子的内心世界。在节目中,张炘炀也说出了自己想要实现的梦想——做数学,也说出了自己心目中成就的标准——北京户口、买房、找个好工作。“如果没有这些,就没有权利去谈爱情。”

  张炘炀说自己现在读博士很忙,除了功课外还要做《工科数学分析》这门课的助教,每周要批改60多份本科生作业,每周四晚上还要去沙河校区做一次答疑。对于哥哥级“学弟”的学业,张炘炀说他很无奈,“很多人基本定理都不懂,作业很糟糕,批改起来很累。”他现在坚持上课从不做笔记,只用脑记。因为忙碌,他已经很少玩电脑,“一周顶多开机一次。”

  对于网上的言论,张炘炀很淡定地告诉记者,他已经上网看过了,会理性看待,合理的建议他会考虑,“不能让所有人都理解我,还是保持平常心吧。”张炘炀没有想到他的言论会引起公众这么大反应。“我现在只想尽快从纷扰中脱身,不被打扰地低调求学。”

  对于未来,张炘炀表示上大学后继续考取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是他和父亲一直以来的计划。读完北航4年博士研究生后,还希望能够继续攻读博士后。希望未来能够从事一个“思想自由、时间自由”的工作。“我爸觉得大学教授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神童”光环下的人生

  离开南科大的泰安“神童”苏刘溢

  苏刘溢,2000年生于泰安,8岁时就是高中生了。人称泰安“小神童”。10岁参加高考。玩电脑堪比专家,基于开源linux操作系统定制了一套自己的个性可视化界面,并用来运行编程软件、QQ、Office、火狐等程序。

  他是南科大录取的首批46名学生之一。2011年7月6日,对于苏刘溢退学传闻,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说,苏刘溢是回家调整。

  这个小男孩8岁时就可以和物理老师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更在7岁时就已经读完初中课程,获得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山东省一等奖、希望英语大赛泰安赛区一等奖、“希望杯”数学竞赛全国铜奖,给老师修电脑编课件……

  在2010年高考中,苏刘溢是高考最小的考生,566分成绩的他,没有选择其他大学,而是南下深圳参与了单独面试,走进了南科大。虽然这个成绩距离山东省理科重点线还差14分,但这个只读了两天半小学、一年初中、一年高中,复习一个月便参加高考的孩子,还是成为人们眼中的“传奇”。

  国内多所高校曾向苏刘溢抛出橄榄枝,但他的家长看中南方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毅然带着孩子赴深面试。由南科大创校校长朱清时本人和香港大学教授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发现,虽然苏刘溢在文化基础知识方面有所欠缺,但数学天赋极高,想像力、记忆力、创造力远超同龄人。

  对于苏刘溢离开南科大,他妈妈刘欣欣不断强调,南科大校长朱清时以及老师们很器重苏刘溢,也对他很好,“我们暂时离开,主要还是小孩不适应,年龄太小,还不是很适应长达数小时的大学课堂。”

  她一直强调,这次离开并不意味着退学,只是回家调整调整,目前还和校方保持联系。

  惊弓之鸟般的云南“神童”许恒瑞

  中国人民大学来了个娃娃大学生的事儿是今年校内的热门话题。就在今年9月,这个2000年才出生的孩子已经迈进了人大的校门。他成为话题人物,不仅因为他少年大学生的经历,更有传闻说他是“富二代”、“捐款百万砸开学校大门”、“上法学院阅历不足”等。各种质疑纷至沓来,后虽有发帖人的道歉、学校及家教老师的澄清,这一切依然纷扰未定。

  他是个小个子男生,身高1米3左右,稚气未脱的脸上架了副白色边框的圆眼镜,像极了动画片里的“名侦探柯南”。据同学介绍,这位“小明星”平时很少外出,在食堂吃饭的次数也不多,一般都是叫外卖在宿舍吃。据说,他虽然被外界称为“富二代”,但平日行事低调,唯一的奢侈品就是一个苹果手机。据说,他胆小,所以从不接受采访,

  在同学的描述里,许恒瑞平日的生活十分简单,教室食堂两点一线,除了偶尔去操场踢球之外几乎足不出户,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宅男”。当被问及年龄差距七八岁,能不能聊到一块时,该同学称,没觉得他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可能因为大一刚入学,相互之间还不是太熟,许恒瑞并不喜欢谈论自己家里的事,同学们也都不提他是“富二代”这个事实。

  许恒瑞的父亲许文林系红河州弥勒县烟用物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为当地首富。他膝下有二子一女——女儿留学加拿大,后考上红河州公务员;长子许恒伟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现在法国做交换生;小儿子许恒瑞,自小学开始由家教团队单独上课。2011年,11岁的许恒瑞以526分的高考成绩(高过云南省高考一本分数线31分),通过自主招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许恒瑞从小学二年级起便留在家中,由父亲请大批优秀教师专门给他上课。曾辅导过许恒瑞历史的邱老师透露说:“许老板在教育方面很舍得下血本,家教老师的工资都很高,我教历史,一个月6000多,主科老师月薪都1万多,每个月许老板要付给家教团队七八万元。那个孩子学得也认真,平时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一星期也只有一天休息时间。”

  重返校园的沈阳“神童”王思涵

  王思涵14岁时以572分、超出分数线60分的高考成绩考进沈阳工业大学。大四时因多科成绩弃考,成绩为零被学校“责令退学”。他所在电器工程学院的院长,总结出了另一番原因:“对大学的不适应、自己主观学习性不强。”

  面对着同班同学或是考研、或是毕业工作,退学在家的王思涵做出了“一边打工一边自考”的无奈选择。铁西区民政局对家境困难的王思涵一家予以积极帮助,为其母亲介绍工作,帮助办理“低保”补贴。沈阳某汽车公司为王思涵提供“助学岗位”。众多热心读者捐款,为王思涵家进行了重新翻修。

  2005年9月,王思涵重返校园。同一所大学、同样的专业,所不同的是他要从“大一”重新开始。

  “自己洗衣服、开始学着和同学交流……”王思涵的母亲哽咽地说,“儿子变了,长大了……”这是王母对儿子重返校园后的评价。

  王思涵现在在沈阳工业大学辽阳分院读书,两周回家一次,而且是坐火车往返,还需要再倒汽车,从学校到家需要两个多小时。为了节省车票钱,母亲从来没有送过儿子,“现在他的衣服全自己洗,从来不把脏衣服带回家。每次回家啊还争着给我做饭。在学校也学会节省,每顿只打一个青菜,舍不得花钱吃肉!”

  对于学习,王母觉得,毕竟有“以前的事”(责令退学),他很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学习上很努力。老师对他也非常照顾,“他自己也说要重新开始”。 

更多请浏览天津家教网资讯中心:www.tjqhjj.cn

编辑者:天津家教天津家教网)



首页 请家教 教员注册 教员登录